您的位置: 青海在线 > 国内 > 正文

虞承龙简历

2024-06-24来源:网络阅读: 1265

金沙县万寿宫道观住持虞承龙,法名虞静龍。号玄机道人。

男,汉族,籍贯贵州金沙。1960年1月生,现年65岁。宗教人士,现任金沙县万寿宫道观住持。

个人简介:

1973.09--1979.07    于六桶镇凤联学习

1979.07--1985.07    于家务农

1985.07--1993.06    终南山学道

1993.06--2015.02    于贵阳市皈依入道、学道

其间,1999年于江西万寿宫拜李友金道长为师。后经师父重重考验,2015年2月于江西省西山万寿宫接受道教正一派净明宗传度。

2015.02--至今       金沙县鼓场街道万寿宫住持

其 间:

2017.11.17--11.19   中共毕节市委党校(毕节中央党校)学习

2017.01--2022.01    政协第二届毕节市委员会委员

2019.11             中共金沙党校学习

2020.11             中共金沙党校学习

2020. 05--至今      遵义市道教协会高级顾问

2022. 02--至今      遵义市汇川区道教协会副秘书长

——记普洱贡茶第八代传承人、中国当代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

李兴昌

   茶,可饮,可读。可观,可闻。亦可听,可语。

茶,是中国人共同的民族能量,华夏民族何时开始饮茶已无从准确考证,只知道它风行于唐、兴盛于宋,数千年来一直都是国人出门必办的七件事之一,喝茶,已经如同方块字一般,深深刻画在中国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华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说到茶文化,便不得不提到普洱茶,普洱茶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

千年国饮不知育养了几多大国茶匠,他们世代传承的是手艺,更是精愈求精的专业态度和敬业精神。对中华民族来说,工匠文化一脉相承,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伟大。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和把握了世界一个可触摸的片断,品牌产品就是他们一种人格投射和审美观照。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古普洱府)是茶马古道的发源地,普洱茶的故乡。在云南省普洱市困鹿山下有一位70岁的彝族老人,执着地守着母亲留下的百亩古茶园,不借助任何机器,固执地依照古法做着他的普洱茶,他追求手艺进步,不因金钱和时间的制约改变自己的意志或做出妥协,只做自己能够认可的工作;他极度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只为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这位老人就是普洱贡茶制作技艺家族第八代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优秀性传承人、薪传奖获得者;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全国劳技教育优秀辅导教师;荣获首届全国优质教研成果,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华绝技”优秀展播项目;普洱茶云南首席技师;普洱贡茶制作技艺云南省级代表性传人;普洱大国茶匠;皇家贡茶研究所首席专家;普洱茶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的李兴昌。

茶香沁朝暮 水墨染年华

  《茶赋》序云: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清茶滤心尘。午饮可散燥,慢品能娱情。

杀青炒茶,叶片翻飞生香,揉捻滚动,叶片打开筋骨。看上去信手拈来的动作,李兴昌却用了十余年的时间来掌握和打磨。感受茶叶的温度和呼吸,让它们在手中绽放生命力,这是李兴昌最擅长也是最热爱的事。

   公元1954年1月(农历1953年腊月),李兴昌出生在种茶,制茶,品茶和茶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普洱县(今宁洱县)困鹿山宽宏村一户务农与种茶,制茶兼业的普通彝族家庭里。这里有着炎帝神农氏在困鹿山发现茶叶的饮用和药用价值,并驯化和种植遗留下大片古茶树林的神话传说,有把神农尊奉为茶祖祭祀崇拜的风俗习惯;有万亩连片的上千年古茶树群落,皇家贡茶园和贡茶制作作坊;有“以茶养校、以校育人”的传统,至迟源于唐代的文化记载。宽宏村民也多半拥有自家的茶园,能制出好茶的家传手艺传承。困鹿山茶也因清香可口,回味甘淳,爽身提神,功能绵长而较有名气,并被皇室贵族看重征用。

李兴昌就是在这样的客观环境里长期熏陶成长起来的,他的父母或许是希望他把宽宏家乡的茶产业和家传的做茶手艺发扬光大,兴旺昌盛起来,因而给他起了“兴昌”这个名字。并把家传的做茶手艺,从茶树的种植管理,鲜叶采摘,初制,复制,保管,运输,冲泡品鉴,推销茶品等一系列传统知识和传统制作技艺向他作了细致地传授、讲解,使他能心领神会,融会贯通地理解、掌握、熟悉、创新。普洱茶制作特别讲究工匠精神,其技艺十分微妙和精细,经无数代人总结归纳为:祭祀茶神,原料采选,杀青揉晒,蒸压成型四个程序。为了保证产品品质,李兴昌母亲告诫说:冲泡品鉴是鉴别茶品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程序。历经采摘,萎凋,杀青,揉捻,晾晒,蒸制,紧压,再干燥,包装等一系列过程,全程手工制作,要求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悟性感知,不用机械来制作代替,更不可能教条的用文字和数据指导操作过程,全凭经验和手感进行实际操作。传承全靠家族相传或师徒相传,不可能在课堂和书本上学到其精髓。

   他父母要求他对困鹿山古茶园以及宽宏村茶文化资源进行调查,整理,保护,宣传。李兴昌自幼在上述家庭和社会环境里长期熏陶,耳濡目染,对制茶工艺产生本能的热爱和独特的敏感,又认真遵循母训,把它作为自己毕生牢记不忘的使命,锲而不舍,矢志不渝地奔走,拼搏呼吁了大半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作为佐证,才会使得上述申报的,家族传承的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能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入选《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也把困鹿山皇家古茶园推向了社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普洱贡茶的历史文化和普洱贡茶制作技艺的来龙去脉。由此,在普洱茶界流传着这样的赞誉:说起普洱茶,就想到困鹿山,说到困鹿山,就想到李兴昌。

情深不负茶 倾心育桃李

   没有传承就没有发展,非遗传承要保持技艺内容的本真性,守正传承,传承创新,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被一代一代的非遗人守正传承下去,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与自豪感才会越来越强烈。

   时光辗转来到2008年,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项古老的制作技艺,数十年来,李兴昌潜心研学普洱茶传统技艺,把这门历经百年传承下来的手艺发扬光大。

传承不只是在书本和教室里,更在百姓市井里。为了传承发展,让人饮茶品文化,多年来,年逾六旬的李兴昌带着制茶工具,四处奔波,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非遗”宣传活动,向世人宣传、推广普洱贡茶制作技艺,传播普洱茶悠久的历史文化。“我辛苦一点没有关系,但是普洱贡茶的制作技艺必须本真、完整地传承下去,这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丢不得。”李兴昌深感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

  “大众传习,择优传承,培养德艺双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接班人。”这是李兴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原则。

 作为普洱贡茶制作技艺的家族代表性传承人,为了传授制茶技艺,2009年创办了“普洱贡茶制作技艺传习所”;2012年他与儿子李明泽在宁洱县职业高级中学创办“普洱贡茶制作技艺传习基地”,让普洱茶课程成为职业中学的必修课程,开启了非遗技艺进校园的先河。先后被聘为普洱学院客座教授,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客座教授、导师,皇家贡茶研究所首席专家,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特邀院士等,毫不保留地把他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更多的人,被誉为没有秘笈的传承人。融汇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能,在不断传承古老非遗技艺的同时,打造绿色、健康、安全的普洱贡茶。令他欣慰的是,他的儿子李明泽也在努力学习这门古法制作祖传技艺,2014年已被认定为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普洱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已取得国家二级评茶师、国家二级茶艺师资质。30余年,也许很漫长,但李兴昌的历程中却十分精简,一心一意,专注于茶。在家族的传承中,从不缺乏历史和荣耀,从当年披荆斩棘保护古茶园至今,李兴昌默默坚守在制茶基地,经历了普洱茶的发展,继承了古法制茶的技艺,成就了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的荣耀。他所研制的普洱皇家贡技系列茶产品,备受国内外茶品爱好者的青睐,产品在国内国际行业博览会名优茶竞赛中屡获殊荣。其代表性作品龙团(金瓜茶)荣获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金奖,在参加国际国内组织的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联展活动中,产品多次荣获行业品牌金奖、银奖等大奖。

李兴昌所带学员中,荣获国家级劳动技能大赛,奖金2项、银奖2项、铜奖9项、优秀奖16项;荣获国家级制茶大赛奖的有9名;省级制茶大赛奖的有3名;市级手工制茶大赛奖的有1名;被认定为优秀普洱工匠的有10名,取得国家二级评茶师资质2名,国家二级茶艺师资质2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普洱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7名。

茶叶作品皇室龙团,分别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成都非遗博览园博物馆,云南非遗博物馆,普洱民族团结博物馆,哈尔滨三五非遗博物馆收藏展。2018年12月普洱皇家贡技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皇家贡技普洱茶,作为中国普洱茶行业的标志品牌,入选“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活动,亮相“世界第一大屏幕”——纽约时代广场纳斯克大屏幕,代表中国民族品牌,向世界展现中国企业的形象。

   30多年来,一份挚爱,倾注全部情怀,在茶之国,不觉中已铸就了难得之巨匠。这位执着追求古法技艺制茶的老人,拿着自己的茶骄傲地说,“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特殊的物种,普洱茶茶树生长在云南这个特殊的立体气候环境中,各个茶区的古茶树虽然树龄相同、相近,经纬度相同,海拔高度相同,坡面朝向、光照、气温、空气、土质水分大致相同,但是地质结构因素和周围山脉走向,形成的风向,风速等因素造就了各个茶区、山系、山头的普洱茶内含物质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口感。这些各具特色的内含物质成分滋味特征,恰好珠联璧合地满足了不同茶品爱好者的口 感嗜好。他得出了一个品茶真理:茶无极品,适者为佳。好喝,才是好茶。

   “贡茶制作技艺后继有人,非遗也不是一潭静水。”李兴昌说到,当下有人在刻苦“钻营”非遗技艺头衔,主要是为了达到商业目的。但是技艺的传承,首先要坚持根本,守正传承底线。坚持大众传习,择优传承,培养德艺双馨的传承接班人,这样才能把优秀的民族文化不断传承。“传承还不够,还要发扬光大,所以在技能传承的基础上要创新。创新不但要完善传统技艺中的不足和缺陷,也要实施生产性保护,实现自我造血、供血。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发扬光大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李兴昌总结。

随着人类健康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茶叶已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的一种绿色饮品,爱好者不断增多,李兴昌建议茶叶爱好者,首先选择对身体没有危害的健康茶,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茶。他说:喝茶有益健康,科学喝茶更健康。

   诚如李兴昌所言,传承是文化流淌的根脉,唯有源源不断的赓续传承,方能激发出文化自信的深沉力量。近年来,诸多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走出历史的深邃幽暗,拂去蒙尘重绽华彩,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描述的“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的盛景,如李兴昌这样的传承者的执着坚守是最强劲的驱动力。当然,在文化传承这条道路上,李兴昌显然走得更快更远——作为普洱贡茶第八代传人,在他的主导下,普洱贡茶产业已经成为普洱市宁洱县推动乡村脱贫振兴的有力抓手,清香细腻的普洱茶香,正从偏远隐蔽的普洱山、困鹿山幽幽氤氲至中国乃至世界的各地。

弦歌不辍,思接千载,在衰落遗失的边缘,正是因为有了李兴昌一个家族几代人的默默坚守,一缕氤氲的茶香才得以延续百年,一段曾被湮没的历史才得以重绽华彩,融入新语境,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结出累累硕果,绘就了中华文明的赓续道路上一段亮眼的风景,2022年11月29日,李兴昌家族传承的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入选《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子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非遗。李兴昌家族三代人的坚守和艰辛努力,终于得到了国家的肯定,世界的认可,实现了一家三代人的夙愿。

滚动推荐
2024-05-11带着“宠物”去旅行!宠物经济的“吸金”能力超乎你的想象
带着“宠物”去旅行!宠物经济的“吸金”能力超乎你的想象...[详细]
2024-06-22君子喻于义!比亚迪对拉踩营销说“不”
君子喻于义!比亚迪对拉踩营销说“不”...[详细]
2023-07-31海信中央空调让你领略智能生活的魅力!
海信中央空调让你领略智能生活的魅力!...[详细]
2024-04-12亚马逊中国:探索尽在跨界未来
亚马逊中国:探索尽在跨界未来...[详细]
2023-10-08南宁医博胃肠医院是正规的吗,设备先进专业医师
南宁医博胃肠医院是正规的吗,设备先进专业医师...[详细]
2023-11-01入职体检不合格能找别的办法代替吗?
入职体检不合格能找别的办法代替吗?...[详细]
2023-10-16全棉时代代言人郭晶晶亮相深圳,分享健康育儿理念
全棉时代代言人郭晶晶亮相深圳,分享健康育儿理念...[详细]
2024-04-28从科幻走向现实!北京车展“智驾”成为热议话题
从科幻走向现实!北京车展“智驾”成为热议话题...[详细]
2024-01-29《新丝路三万里》再看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
《新丝路三万里》再看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详细]
2024-05-14​ 还在使用5年前的老科技?陆放是时候进步了!
​ 还在使用5年前的老科技?陆放是时候进步了!...[详细]